2008年12月25日 星期四

《狼牙》 – 長八十分鐘的吳京廣告



不知這種感覺對不對:在電影裡的工作崗位上,當導演似乎比當演員過癮一點。話雖該不分地位地尊重自己並彼此看重,但似乎近年當演員當得無聊過界作導演的多的是。或許是周杰倫過得太成功了,靠武打撈得有點名氣的吳京也跟著潮流,拍起這套《狼牙》 (Legendary Assassin) 。話雖當導演不是才子的專利,但即使他也找來李忠志來合導,仍看出他不自量力的地方。

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女人不壞》 – 徐克的異域港女狂想曲



未入正題前先來慨歎一句,香港的電影業似乎真的如某句聽起上來感噁心的:「沒有中央政府打救就完蛋了。」,徐克的這個新作《女人不壞》 (All about Women) ,看上來就知原本只是三個港女的故事,卻硬要把她們搬到北京來演,就知搵食艱難。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死亡預告》 – 集體主義的恐懼論述被感情戲所沖淡



假若看過《大逃殺》的話,那該會對瀧本智行的《死亡預告》 (Ikigami: The Ultimate Limit) 裡的「國家繁榮維持法」見怪不怪,相比送一群青年去自相殘殺的「BR法」來說,「國繁法」是人道得多,當然這種人道看上來都是虛偽的。 

2008年12月6日 星期六

《性工作者2:我不賣身. 我賣子宮》 - 委曲求存還是不擇手段?



邱禮濤繼上次的「十日談」後,再來的《性工作者2:我不賣身. 我賣子宮》 (True Women For Sale),其實這次的「性工作者」四字或可刪去以省片名長度:戲裡劉美君是出色,但看到黃婉姈更出眾的演技就知電影根本不再是專講妓女,而且妓女由上次的主角到這次可能變為一種陪襯。 

2008年12月2日 星期二

《彈.道》 – 影像化的政治八卦雜誌



這一年,劉國昌的作品都似有個共通點,就是單看內容大綱都是看似有所野心之作:《圍城》是,《無野之城》也是。但往往實際上畫都是雷聲大卻雨點小,這次的《彈.道》 (Ballistic) 真的固名思義,看得叫人心情彈落過一百八十度。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漂浪青春》 – 本土、故事和演員表現更勝《海角七號》



或許是台片都是獨立電影的關係,像《海角七號》般以本土作賣點的其實多的是,周美玲的《漂浪青春》 (Drifting flower) 可謂比《海角七號》更本土:小女孩妹狗說的是不看字幕必聽不懂的台語;基隆廟口的布袋戲是台灣的本土文化不在話下;導演更要找來一架台鐵的舊復興號列車來上演時間交錯。只可惜電影又因是以同性戀為賣點,又被視為小眾電影而只能在兩次影展展現在香港觀眾眼前,又是另一個可憐。 

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愛到盡》 – 香港同志的殘酷物語



共有十多二十套參展電影的香港同志影展中,鍾德勝的《愛到盡》 (End of love) 是顯得很可憐的一套電影。  

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烈日當空》 – 壓縮而沉重的《同窗勿友》



《烈日當空》 (High Noon) 的故事,原本就不是原產自導演麥曦茵,說的不是原著為林書宇的那人盡皆知的廢話,而是故事架構,其實與中英劇團一年多前出演過的《同窗勿友》如出一轍。只是故事時間由小學至成年,壓縮至中五學期裡,並以畢業作散場而已。
  

2008年10月26日 星期日

《車票》 – 中產包裝著難言之隱的母愛



CEPA出現後,內地與港產電影的表面分野逐漸濛湖化。在內地取景,以普通話作電影語言的《車票》 (Ticket) 便是其中的表表者。若果不是翻查回些資料,才記起導演張之亮是貨真價實的香港人,還會以為他是內地第六代導演的其中之一。 

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叛諜同謀》 - 美國的霸權主義滑落的記述



《叛諜同謀》 (Body of Lies) 是列尼史葛自《黑鷹十五小時》後久違了的作品,雖然事隔七年,但電影裡黑鷹直升機飛越伊拉克沙漠上空,仍有似把觀眾拉回索馬利亞海岸的感覺,美國觀眾或會看得有所恐懼。無獨有偶,片後段羅渣費利斯在攝錄機下快要被恐怖份子處死,美兵在索馬利亞街頭被拖屍的情景也差點重現在觀眾眼前。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選舉》 - 對爭椅子遊戲的冷眼嘲諷


講真,香港的紀錄片還真不多,不是有張虹拍了《選舉》 (Election) ,來觀摩的老外觀眾還真會誤會香港電影界真的如此利字當頭。

2008年10月1日 星期三

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

《20世紀少年》 – 流暢的搖滾樂英雄電影



不知該說是懶還是怎麼,漫畫改篇的電影近來好像大行其道,《死亡筆記》是,堤幸彥的《20世紀少年》更加是。除了省水省力外,以往的漫畫改篇電影似乎都有「助念新星」的味道,《死亡筆記》正是帶歇了松山研一;《20世紀少年》卻似是反常態,盡用唐澤壽明和常盤貴子等老派演員,雖然故事中每人的年齡都顯示出這是無可奈何的事,但細心看,三十多歲還可稱之為「少年」嗎?雖然誰人都知道名子是從T-Rex的20th Century Boy照譯過來,但牛頭唔搭馬嘴的感覺總是避不了。

2008年9月18日 星期四

《海角七號》 – 墾丁的美麗與哀愁皆被老牌愛情埋葬了



隱約記得高雄電影圖書館裡一本有關台灣電影的刊物談到:台灣所有的電影都是獨立製作。看來這套近期在台灣電影報章都被氾濫討論著的《海角七號》 (Cape No.7) (魏德聖導) 都是其中之一。其實不理是否獨立製作,單看電影內容就知這近期叫台灣矚目的製作,其規模卻遠不及《無間道》等在「香港影業困境期」出的作品。由此可看出台灣影人需付出的努力更要巨大,相比下,有錢拍《無間道》仍在喊窮要補助的香港影業實來得有點不知廉恥。 

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

《親愛的》 – 叫觀眾絕望的是葉念琛他自己



葉念琛自「愛情三部曲」後,《親愛的》 (Forgive and Forget) 是他轉口味之作,片種為驚慄、電影海報大大字寫著「因愛成毒,戀上報復」、加上他講過的「總之觀眾離開戲院那一刻會覺得好絕望」 (2008818日頭條日報娛樂版):驚慄、報復、絕望是這電影標榜的三大元素,但其實到交貨出街,除了絕望感做到外,驚慄與報復皆得個講,近乎完全欠奉在電影中。 

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儘管如此我沒做過》 – 大野心與太感情差點弄巧反拙



周防正行的《儘管如此我沒做過》 (I Just Didn't Do It) 可看成是《十二怒漢》的消極版:《十二怒漢》是一群沒有甚麼正義理想的陪審團,他們只為按規距討論而討論,卻誤打誤撞揭露案件的多個疑點,結果令幾乎肯定被判定謀殺的黑人青年無罪釋放;《儘管如此我沒做過》是檢察官、法官、警察、律師等只為按著「做好呢份工」來辦事,亦觸踫到日本司法制度內多個問題,但其結局卻是叫人悲觀的。 

2008年8月17日 星期日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 – 最政治的「奧林匹克」



要把「奧林匹克」、「中國人」加起來想個劇本的話,其實想到的題材會是相當多:例如中華民國運動員楊傳廣喝了隊友馬金山送上的燈汁而患上感冒,錯失了中國人早於1964年便能奪得奧運金牌的機會,而馬金山之後投靠了中共的事;或者香港運動員為能出戰1980年莫斯科奧運而與香港愛國團體爭鬥也可以。偏偏只因為看到中國人第一次舉辦奧運,就找回尋加奧運第一人的劉長春的事來拍成電影,左「第一」右「第一」來個彼影相輝。百老滙網頁裡的「《一個人的奧林匹克》 (The One Man Olympics)  (侯咏導) 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獻禮電影……」其實可完全割去,因看過故事大綱,還會有誰不知你娘是女人?

2008年8月15日 星期五

《精銳暴隊》 – 清脆利落的警察故事



一直以來,在香港看到有關警察的電影的機會確是不少。但本地製作卻多是重劇情輕反映,即使有反映,對香港電影界來說,真實的香港警察內部是不能說的秘密,不敢講太多,結果很多都沉淪進男女關係或過份戲劇化的警匪追逐上,往往令渴望求知和看槍林彈雨的警察迷看得不夠過癮。 

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

《蝙蝠俠 – 黑夜之神》 – 美帝蝙蝠俠,奇拿哈維丹特,最有個性的還是小丑



若果不是基斯杜化路蘭執導出《蝙蝠俠 – 黑夜之神》 (The Dark Knight) 的話,電影界似乎也對重現《鐵達尼號》的壯觀票房紀錄不敢再存一線幻想了。《蝙蝠俠》是近年來難得到上畫第二個星期依然幾場場爆滿,連大片《赤壁》也望塵莫及。大明星加大場面等如高票房此定律雖恒之有效,但要造到大小通吃橫掃全城的效果,始終也要腳踏實地,在劇本裡有真材實料才是。 

2008年7月27日 星期日

《賊兄弟連環劫》 – 無新意的故事靠的是成功的高潮



雖然不可話薛尼盧密的《賊兄弟連環劫》 (Before 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 故事很無聊,但其中文版海報大大隻字打上「出人意表」根本就是騙觀眾入場的簡單文字技倆:由安迪和漢克策劃打劫父母珠寶行失手,到他們極力隱瞞但事情真相最終卻敗露的故事,其實不是甚麼石破天驚的新構思,1950年代日本偵探小說作家松本清張的作品《內海渡輪》故事結構也是這樣。 

2008年7月19日 星期六

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赤壁》 – 想看故事的不如省回戲票



早陣子內地電影界吹起的大片狂之風,有點久違地吹到了香港。由於幾個第五代大導拍了些數億開支卻媽聲四起的劣作,內地大片之風在今年急速收歛。但常嚷著窮途末路的香港電影界,卻不知發了甚麼橫財 (三億電影基金?) 把這風重新吹起。畢竟,大明星加大場面,只要沒有能減盡分數的爛透劇本,都是達到高票房的黃金定律。

2008年7月11日 星期五

《街頭超人》 – 就是自持正義卻種族歧視的美國



《蜘蛛俠》給人的印象是孤獨的蜘蛛俠Peter在城市高樓裡左穿右插,獨力維持正義。《街頭超人》 (Hancock) 因出自所謂同一製作班底 (但導演彼得保卻沒有執導過《蜘蛛俠》) ,故主角亨哥就有如此的蜘蛛俠影子。

2008年7月4日 星期五

2008年6月23日 星期一

《深海尋人》 - 「第一類型危險」的徐克到了那裡?



不是電影海報打了徐克的名字,單看電影便會以為這是彭氏兄弟的新作。看來,電影海報中《深海尋人》 (Missing) 這名字顯得如此的細小,老翻商人大可打上「見鬼3」去欺騙大陸觀眾,就如當年鄭伊健作主角的《當男人變成女人》被改名成甚麼「古惑仔溝女四大天王」一樣。

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無野之城》 - 轟烈的無野控訴敗在無高潮與無節制的野心



香港以運動為題的電影本來已不多,再扣除那些以運動為掍子,賣功夫賣特技賣笑為實的如《功夫灌籃》、《少林足林》更是幾近絕種。可見,劉國昌雲翔的《無野之城》 (City without baseball) 似是難得的一套。更難得的是,鋪天蓋地宣傳的電影,主角竟不是甚麼巨星或新派台偶像,而是近似無名小卒的香港棒球隊成員,其實這會否是當年方力申般的「助念新星」手法,還有待觀察了。 

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

《蝴蝶》 - 台獨寓言


張作驥的《蝴蝶》(Soul of a demon) ,表面上是討論些有點老掉牙的問題:一九四五年前五十年的台灣是日本的,後五十年是中國(中華民國) (當然,一八九五年前也算是中國的)。中日兩國到今天也似是火星撞地球的關係,半年前致群劇社的舞台劇《對決》也是形容中日文化像是水火不容。而台灣,卻是這兩國文化之間的水溝油式混合物。

2008年6月1日 星期日

《七月好風》 - 時空混淆旨在蒙蔽港人



譚國明的《七月好風》 (Breeze of July),先來的感覺是有點兒搵笨實 – 高清拍攝出來的畫面素質看起上來就像港台的電視劇集,但卻要花上五十五元的電影票價才能觀看。雖然此批評似乎有點吹毛求疵,但也反映了電影人一點看上來不實際的堅持:不上過大銀幕的,那算是電影?

2008年5月10日 星期六

《圍城》 - 因為who fucking cares,所以「圍城」


天水圍近年「人氣急升」,成為香港的另一種文化符號:有李克勤唱「天水圍城」,劉國昌來了套《圍城》 (Besieged city) 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2008年4月19日 星期六

《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序》 - 疑問的序幕



到底知道有《新世紀福音戰士》是甚麼時候?是楊千嬅唱的主題曲派台還是數年前在網上無意看到的一篇有關此動畫的論文?小弟也不能確定了。只肯定的是小弟並不是因為看過《新》的漫畫或動畫而得知的,說出來也似乎有點兒那過。

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落難飛特族》 - 飛特人生



看這套電影,是因為導演兼主角似乎像我自己。結果,不是似乎像,而是簡直就是自己的倒模。

《美國清一sick檔案》 - 香港清一sick?



這該是米高摩亞嘲諷、恐怖力度最強的一次。

《幫幫我愛神》 - 幫幫我解悶



「長江後浪推前浪就係人都知」,蔡明亮都知,於是他便推了李康生出來。

《火花女》 - 看無能男性的電影



石井裕也說他一口氣拍四部片的原因,是基於對世界的不滿。由此看來,《火花女》 (Girl Sparks) 對他而言是一部怪哉的作品:主題的確是對世界的不滿,但卻是個女生主角,看一群男性。石井難道對自己是男性也有不滿意?

《母親》 - 平凡的母親 - 最苦難的人



《母親》 (Kabei our mother) 單看電影名就讓人聯想到山田洋次因看到《東京鐵塔》的成功而推出的食勢之作,假若真的抱著看《東京鐵塔》的心態去看,這片必被大罵名不對題玩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