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選舉》 - 對爭椅子遊戲的冷眼嘲諷


講真,香港的紀錄片還真不多,不是有張虹拍了《選舉》 (Election) ,來觀摩的老外觀眾還真會誤會香港電影界真的如此利字當頭。


坦白說,對她認識不多,她的經典作《中學》也沒看過,便看了這一套。看後,第一感覺是她或是紀錄片導演中最冷酷的  旁白沒有,字幕簡介也沒怎打多句上去,只把所有拍到的,順時間發生先後剪接上去,就像是一個在意外事故現場的花生友,冷眼旁觀到底發生何事便算。

張虹說過拍這紀錄片是因為看不過眼香港那一半直選一半功能組別的不倫不類政制,但其實全片沒有去探討功能組別,反而鏡頭全擺在2004年直選那部分裡,選舉制度問題反較多討論比例代表制:各黨派常談論的不是如何為自己名單爭取最多票數,而是同盟黨派如何分配好票數,令盟裡最多人能在該區裡當選。

在配票策略上,當時形勢應大好的泛民,卻是一塌胡塗:電影沒怎去講楊森告急導致何秀蘭連任失敗的經典事例,反去大談鄭經翰妄想與陶君行雙雙當選,置同盟的梁家傑不顧。張虹不知如何神乎奇技走進兩人的競選辦公室,拍到鄭經翰策劃刊登某教授呼籲遊離票盡投給他的廣告,轉個鏡頭,梁家傑競選辦的人員聽到都氣爆了,雖然最後梁鄭兩人都當選議員– 泛民的分裂不是始在2008年的社民連與公民黨之間的對抗,而是從政的人多是利益主義者,貌似在於道德高地的泛民也不例外,每人都口說以大局為重,但其實各懷鬼胎。

另一邊廂,民建聯與工聯會等建制派顯然較團結:如陳婉嫻見自己勢似夠票當選便收起拉票攤檔,讓路給陳鑑林。但其宣傳及造勢技兩卻差劣得驚人:譚耀宗一干人的「八仙過海」大戲,暗指有人勾結美帝想搞港獨;蔡素玉說的若反對派成功奪權,國際對香港的評級必會下降,到時會經濟衰退云云更是荒謬到叫人噴飯。2004年,本來這群人形勢已汲汲可危,但力挽狂攔的招數來來去去都是亂扣他人唱衰香港分裂祖國的帽子,質素之低可見一班。張虹或更借此暗指為何港人治港後的香港會弄得如此地步,看這群「執政聯盟」的素質已不明而喻。

話說頭來,2008年的選舉也早已結束了,這個花了四年才破塵而出的作品明顯老舊,只是四年光景,一切也像翻轉了過來:長毛四年前被女途人拒收競選單張,今天他卻或是年輕人眼中的政治明星;自由黨當時意氣風發嚷言「我們直選了」,2008年直選中他們卻全軍覆沒;何秀蘭另起爐灶,沒再跟隨四十五條關注組的大狀;當然,從2008年社民連利用facebookyoutube等創造本小利大的宣傳效果,2004年那造勢大會、街頭大聲公叫喊的宣傳策略更顯得過時。

談回電影技術,張虹在捉鏡上亦有出色的表現:李華明和他的團隊在馬路踏單車宣傳,後來的車以「砵」來回應,許多這些選舉工程上的「蝦碌」鏡頭都被張虹所捉到,盡管張虹不像米高摩亞的多說話,但這些卻像是一種無聲的嘲諷:不論泛民還是建制,選舉對他們來說也只不過是一場自己圍內的爭椅子遊戲,市民不會怎關心,而他們又何曾會真正關心過選民?就如《大事件》裡那句「當係一個show」,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