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馮小剛拍電影就有個如斯的定律 – 拍著個拿來虛榮、卻又不能叫盡人好的大片後,就用回自己的拿手好戲,於是《夜宴》和《集結號》後,就有了《非誠勿擾》。同樣,就是叫人以為只靠搧情的《唐山大地震》後,也令人意外地有了個《非誠勿擾2》 (If You
Are The One 2)
接著的,也是馮小剛自己所創的:比結婚還要隆重的離婚典禮,還要叫李香山和芒果按著一疊百元的人民幣發誓,叫影射拜金主義社會裡錢比甚麼都重要的荒誕現實。而且在加上李香山的人生告別典禮,看上來馮小剛實有很多離經叛道的地方:人類社會一向以來就是開始時鋪張,結束時低調,故此婚禮、滿月酒起碼要酒樓擺十多檯,那來甚麼離婚典禮或人生告別式的,不要說中國,西方社會也聞所未聞。
或許就是馮小剛拍電影拍得太多,變得連看世事也用電影的角度來看:人生是開始時喜慶揚揚,結束時因依依不捨而要保持低調。但電影故事的起承轉合卻就是開始時簡約,結束反而是高潮所在。任何事的終結始終會到來,無可追避,還不如華麗燦爛地了結。看來這是馮小剛自《手機》以來道得最有意思的說話了。
而且若果因為葉念琛因教唆人一腳踏兩船就被指教壞人,那馮小剛這套還真搞不懂為何評級只是一級:不止是離婚典禮,還有笑笑和秦奮試婚竟試到二零三零年,這和同居有啥分別?還有芒果和李香山即使結婚五年,有了女兒也照離沒所謂,反正「離了還是好朋友」。馮小剛在此實弄得比葉念琛更嚴重的是他把婚姻說得其實是可有可冇的儀式,對港哩家長而言,即使兒女一腳踏多船婚外情還不要緊,反而馮小剛帶來這種觀念給年輕的,尤其是試婚可試到老來才結,他們就沒有禮金等油水可抽。當然馮小剛比葉念琛聰明的是,沒有甚麼床戲情慾戲,於是只看表面的港哩家長們或看後亦深感不妥,卻是叫罵理由丁個也沒想出來。
世事往往就是如此的巧合,就在《婚前試愛》後,就來了《非誠勿擾》,兩套原本各不相干的連在一起又是變成一個額外嘲諷,這回是給香港人的:一腳踏兩船反過來在國內變老土橋段,試婚、終結才該去最燦爛的前所未聞才稱得上是新理論。反而香港的就是一腳踏兩船的舊橋卻變成潮童間的「新戀愛態度」,港哩家長更是只懂著眼表面,面對真正把傳統顛倒過來的卻已無可奈何。故此大陸人看不起香港人,愈來愈似乎不是一點理由也沒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