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7日 星期三

《午夜靈異錄像》 – 敗因在於捉不到港人心理


先容我來個開玩笑的開頭:奧雲庇利的《午夜靈異錄像》 (Paranormal Activity) 在香港上映就像把公投引進香港般,牽起另邊廂的巨大矛盾:一邊大讚此為經典,一邊也大喊經典,只是再加上搵笨兩字,相信靠開影評選戲看的觀眾們也難得一遇此究竟相信那一方是好的情況。那恐佈片迷到底看不看好?看來要先說明一下:若果你已看了此片而只是想知小弟對此有甚麼偉論,那請繼續;但若你真的想體會此片有多恐怖的話,那請出去看過電影才回來再看,否則之後請不要跑過來向小弟大喊回水。

電影明顯是本小利大之作:借來一間屋即可開機拍攝,技術除了姬蒂被拖出去那段要再細想外,根本沒甚難度,任何電影學院的畢業生,除非導師們在亂教書或是他不學無術到連攝影機也不拿過上手,否則理應可翻拍出相似度達九成以上的東西。但就算說導演只是想借機呃錢也好,畢竟他也呃得很聰明:電影其實靠與觀眾玩弄心理而令其恐懼,初開始的大家都會感覺是小兒科,但隨後許多突如奇來的,即使純粹是以聲音來故弄玄虛,但無預備的情況下都會為之一嚇。其實看此片的最佳狀態為看前對此片完全一無所知,就連此片是甚麼類型也不知道,所以此片在港成積未如理想原因之一正是片商的好事多為,把預告片在旺角地鐵站裡播完又播,結果觀眾到朗豪芳UA或旺角百老匯買票前都早知道電影其實在玩弄甚麼,令效果大打折扣。

而電影另一未能令香港全民皆恐的原因,在於其在美國的成功照版換轉在香港就變成失敗:電影玩弄觀眾心理的另一要素為塑造與觀眾生活環境相似的場景令其感覺貼近,美國人十居其七皆住在如米奇的大屋,居所上下層除住戶外理應沒其他人,而鄰居亦多分隔數十米外,龐大的個人空間亦令人產生空虛感,些微的雜聲亦會被為意,有外來侵入者的錯覺;但轉過來香港,港人居住環境密度遠高於美國人,十之八九是住在高樓裡,居所之上下左右就住著了另一戶人家,故電影裡用以製造恐慌之聲,如換在香港某公屋裡當然會被理解成由樓上樓下住戶甚或街上發出的,而鬼怪引出的轟隆之聲亦或可解為汽車或東鐵火車駛過之類,不會似於在美國郊區這些總叫人感覺來得無緣無故。

還有一點,就是港人觀眾大多習慣要看到令眼睛叫怕的東西才肯罷休,電影結果那個米高彈向鏡頭的一幕,對途經旺角站看過無數次預告片的觀眾得出的感覺只是個「醬紫」,而由頭至尾鬼怪也未露出個真身,頂多只是鬼上了姬蒂的身,故只要KatieFeatherston最尾不亂來即可收貨。但對要親歷鬼怪是甚麼樣子的港人觀眾,當然未能滿足。講到底,導演靠捉心理而試圖得出本小利大之效,可算是不錯的嘗試,卻弊在只捉到美國,卻捉不住港人,怪就在於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加上港人看過的恐怖片之多,導致港人觀眾變得相當難服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