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惡之教典》 (Lesson
of the Evil) 不叫人聯想起《告白》,也都會叫人聯想起《大逃殺》- 校園、非常教師、最後的血淋淋埋單。由深作欣二,到中島哲也,現在輪到了三池祟史,但相較於兩個前者,其明顯是單調很多。
對比起以往近似的,故事的分野在於角色戲份的編排:《告白》裡松隆子飾的森口老師實戲份不多,重點是學生A和B如何走至崩壞的結束;《大逃殺》裡的北野武也是同樣,由得四十個學生自相殘殺完,他才緩緩由司令部走出作結。《惡之教典》卻是以伊藤英明飾的蓮實聖司為中心,他十四歲之往事已為電影之始,至其被捕為終。其間身邊的角色,無論戀上他的女學生,或是懷疑他的物理科老師,通通都看來就是配角,山田孝之飾的痴漢柴原老師,在這裡顯得尤其浪費。電影都是圍繞著蓮實,看其身世,到其預備,一步一步去到大開殺戒的過程,沒有任何的旁枝。
故事大綱說蓮實致力打造完美班級,但學生始終教而不善,失望至之因而大肆殺戮,這裡看似是個完美主義者的失落因而作出的極端行為,像育成遊戲般,角色造不好就洗掉重頭來過。其實卻不然,蓮實任教班級的學生,根本遠不到無可救藥,出貓、打鬥等已是平常不過,最多只是男學生與教師混上搞同性戀而已,他們都只是作些人處於青春期裡都會幹的事,而且即使學生反叛,卻也大多敬重蓮實,蓮實要搞好的始終不是不可能。
學生反叛是不是蓮實殺人的理由實不重要,自他懂事以來他的雙手就充滿鮮血,其父母,到其之前任教的學校的學生,都死在其手下,電影再沒更前一步說他有甚麼童年陰影,向父母動手不似是有甚麼深仇大恨。而電影開頭,其說到對付出貓的方法,竟原來就是其計劃的一部分,要脅同性戀男老師久米,到和女學生搞上,也是這樣,他的人生明顯就只為著殺戮,沒有其他。蓮實似是得著了殺人嗜好症,這是手塚治蟲《怪醫秦博士》〈人面瘡〉提及過的病症,只是手塚漫畫裡的患者,其臉上長著人臉瘡制止他的行為,但去到蓮實,那棵瘡卻轉移至其散彈槍,還在引導他的行徑,結果就造成其無差別的大屠殺。總而言之,電影除了殺戮這兩字外,其本上再沒其他詞彙。
說到殺戮,也就要談到三池的暴力美學,散彈槍的轟擊,搭上白色校服上的血色,每次槍聲起都為之轟烈。不得不說是片裡音樂的配置,開首和中段播起的《Mack the knife》,竟為蓮實的殘暴人生增添傳奇色彩,後段其找到躲在天台門口的一群學生,再起殺戒時,也先開著背面的幸運輪,音樂也轉為爵士樂,殺人的蓮實這時卻像在冒險樂園著玩射標巴遊戲的小孩,壓迫的節奏轉為之輕鬆。只是蓮實殺的那些人,由怪獸家長、教師和學生,都沒作過叫人齒冷的行為,故蓮實的一舉一動,始終也是給不了人暢快之感。
有人或會說若指電影盡只是蓮實的殺戮人生並不妥當,因為尾部大大字打著了To be continued,擺出唔添食正契弟的款,但蓮實已被捕,還可以怎樣下去?由死唔去的三個學生繼續嗎?這正就推倒了故事只顧蓮實之說。但始終,《惡之教典》對比起同類的,卻顯得只有一個人一個題材:《大逃殺》到《告白》,都是多個學生和老師合演出人性醜惡,但《惡之教典》,卻就純粹為伊藤英明的血腥獨腳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