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父後七日》 – 由細節荒謬加女兒思念來擺脫儀式拘束


到這年間,《父後七日》 (Seven days in heaven) (劉梓潔、王育麟導) 的題材已稱不上是禁忌,上年就有套《禮儀師之奏嗚曲》,港產也來過套《六樓後座2之家屬謝禮》。其實這套作品竟是台片,該算是華人社會徹底走出禁忌的一大進步,畢竟大家都視香港已是西化,大陸經文革洗禮後,留下的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山寨,而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就是中國傳統的最後堡壘。


電影頭半當然一點也不嚴肅,也不胡鬧胡來。由父親去世開始的儀式,程序如常,卻在細節上力造荒謬感:由救護車「無醫」聲響、到香煙黃色書刊的祭品、女兒食飯擦牙也硬來的哭爸、議員以飲品拼成的巴黎鐵塔因高溫而全爆開,這些都是傳統繁文縟節與現實環境的相互衝突,可笑得來夠自然。而電影除了父親女兒外,也加插了如又是詩人的道士、或是與父親有段情的小護士,令儀式中補充一點眾生相。

電影到後半,則重於父女之間的感情,先前女兒對父親的過世還似感覺不大,後來在高速公路上,女兒對父親開始想起與父親的回憶。而儀式完結了後,女兒對父親的思念更難自制,在博物館裡的哭似乎太早,而在機場吸煙室裡的哭卻是神來之筆,原本不吸煙的女兒,在吸煙室裡邊吸邊哭,甚麼叫悲痛欲絕,最貼切的解釋是這樣。亦隱約想迎回電影的上半:儀式不過是一種對感情的拘束而已。

《父後七日》可算是葬禮儀式的紀錄片,題材難搞,卻也能搞至不沉悶,也叫觀眾大開眼界(起碼香港該不會見到儀式尾段那種樂隊吹奏) ,最後父女之情也描述得不造作,綜觀全片就是貫徹台灣獨立電影精神的產物。

最後一段後話,此片竟是天主教文化獎提名電影,而其實電影裡的儀式都是道教。舊教竟是基督教裡最寬容的一派,換轉是明光社之流看此電影,大有機會就是:最尾鼓吹吸煙!三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