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茜嘉柏盧 (Jessica Palud) 的《瑪利亞的最後探戈》(Being Maria) 講女演員瑪利亞施奈德 (Maria Schneider) ,她最著名的一套,係貝托魯奇的《巴黎的最後探戈》。
電影起係十六歲找回父親激怒母親被趕出家而開展演員生涯,轉為吸毒再遇著同性伴侶,《巴黎》的拍攝過程安排在承,「牛油雞姦」就是這承中之重。縱使以《You Were Called Maria Schneider》為藍本,但導演就那幕態度似中立:馬龍白蘭度沒除左自己條褲,貝托魯奇有講點解要咁拍。
雲海嫌這裡輕描淡寫,但其實夠帶出兩問題:貝托到底有沒錯?這幕到底成就定毀了瑪利亞?
當你通靈問返貝托,佢實話自己無錯,給他重來佢都係會咁做:這樣才能看到「真實」而唔係「演戲」- 都話藝術家有自信而傲於旁人態度才成就藝術,正如把世間當舞台,拐走申相玉崔銀姬拍戲亦是作了場世間大戲的金正日。問題只此一開,往後跟隨此心態比比皆是,如張婉婷或《武替道》裡的武指,只係成功就係藝術家,失敗就係自我中心的廢老,貝只好彩在佢成功而已。
瑪利亞指控那幕係貝托馬龍沒預告的合謀強姦,但馬龍即興把她按落浴缸、貝托臨拍那幕前給她的導讀,叫人懷疑她真沒預料到?縱使瑪利亞有權稱自己受害受傷,但人們也可以某茂李邏輯去窒:「你拍得呢D就有咁風險。」《巴黎》肯定造就貝托亦造就瑪利亞,她自此正式踏得上演員之路。瑪利亞染上毒癮,話係與此有關,其實只一部分,對父親的怨恨或又為一部。而到遇著女朋友Noor ,電影態度愈似說其人生始終要自己負責。
結尾係瑪利亞接受訪問時得知貝托魯奇在附近,她決意避開,其實也就是她要擺脫那事。「牛油雞姦」一事再被翻炒係二零一三年貝托自己再提起,那時瑪利亞馬龍白蘭度早已離世,人們醒起就大斥不道德,如《嘉年華》般小女孩疑被佔便宜,哭鬧最呼天嗆地竟係旁邊的大人。畢竟論斷別人最容易,承受到論斷而出的藝術家少之又少,所以世上酸民多,貝托魯奇馬龍白蘭度瑪利亞只一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