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給十九歲的我》(To
My Nineteen-Year-Old Self) 約三分一到,已閃起個念頭:假若這改張經緯去拍會點?或該諗得更有趣係:張婉婷去拍《音樂人生》又會係點?可能比緯更易拍唔成,唔係婷早早放棄,反而係佢固執追著,迫到黃家正㩒低攝影機向其怒吼:「八婆!你好撚煩呀!」
這亦解釋了為何中二三時那群女學生始紛紛厭倦被其拍攝,二零一四年更躲避鏡頭:最大原因係張婉婷似足食飽無事做只顧八卦的師奶,佢最常向學生問點解這點解那,中一時小女生天真無邪仲可以當玩咁應酬佢,中二三時十四五歲人正值反叛期,就覺得眼前呢件阿毛仲煩過佢地阿媽。那個會溝仔的MK妹阿佘,或者會走到鏡頭後窒佢:「拜託唔好成日審犯咁問我地野好冇,你知唔知我玩APP遇著呢D仔我實一句唔該掃走架!」
張還真夠八且貪,見英華學生妹一個接連問一個,時令人眼亂分不到誰還誰,理想應只跟兩三個:阿佘較會叫人注視,因佢係「問題少女」- 張毫不客氣拍佢流連西九、曠課、在外拍廣告、食煙等,這些換轉另間學校或見怪不怪,只係她打破給外人以為這間名校盡是乖乖女之印象。張有本事入到其家拍到其背後,或應問得更加多,尤其學校由半山搬到深水埗,鏡頭若跟住阿佘唔止到西九,還會穿過鴨寮街至大南街,可睇埋究竟社會會否改變一個人,尤其阿佘係一群「公主」中最會嘗人間煙火,雖然拍著少女的家庭頂多中產,沒有名門世家,即沒所謂貴族。
其實大家都會錯重點,原本英華校舍才該是這紀錄片主角,奈何她是最備受冷落。大家都只顧看旗袍裙少女,只係少女沒個特別秀色可餐,於是又睇上記錄過的三時間:二零一二、一四、一九年。從中一個叫Madam - 從小立志當警察的女生另又會叫大家注意:其二零一四對雨革看法,以及後來當上副領袖生,像村上龍小說 《69》 裡一個向搞出校園封鎖的主角咆哮,指責他毀壞校譽的模範生。Madam到二零一九年卻放棄當警察,說是抵受不了同學的壓力,但言談係不甘要放棄多年的夢想,感覺Madam唔止說這麼多,但張似要保護她沒登出。記起《69》那模範生,最後係加入了赤軍並遭逮捕。
你話我指張婉婷正八婆根本唔岩:真正八婆係擅加自己諗法指點解江山,你可以覺得張係煩,但她頂多只係問,係不去修飾記錄眼前所見到。只係她忠實地做個紀錄片導演,你又質疑佢唔就係英華校友嗎?佢自己對母校真只係旁觀?所以佢就不停地問,問校長健康、問學妹生活如何、問學校幾時重建完成......
《音樂人生》或係張婉婷拍唔來,因黃家正或會寸佢既事關佢撚事;《給十九歲的我》才是張拍的東西,畢竟英華就係關佢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