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芳華絕代》(Dearest
Anita) (梁柏豪合導) 借梅艷芳引申到幾個粉絲的成長,其實故事有很多問號,叫你去問為何梅姐這樣那樣?產出這些問題只因為電影裡欠了一個人,但這人似係高早知卻就係唔加入去 - 梅媽覃美金。
故事起點的二零一三年:梅姐遺物被拍賣時,粉絲送贈的信件禮物都被當垃圾。為何梅遺產信託人要拍賣她的東西?就係要搵錢給每月有幾萬都嫌唔夠的梅媽做生活費。若梅媽係知足,唔去和遺產信託人訴訟,粉絲的送贈會在她的舊居封塵到今日,也唔會開啟到這個故事。
梅姐其中一個粉絲:一個兼搞舞台劇的小學老師,推銷講梅姐由四歲唱歌唱出頭,藉此道出「香港精神」的劇本,講到人人叫悶。為何梅姐四歲就出來唱歌?就係要賺錢給梅媽,唔係佢有興趣去玩兩下。這也是叫你唔好介意被搵笨,你笨也會笨出個頭來的「獅子山下」。叫悶已經顧念你感受,因為人家大有理由拍檯叫罵或大聲恥笑你這個把悲劇變勵志劇的不知所謂劇。
電影講梅姐如何有情有義:一直保存粉絲送贈唔在講,會為剛逝世的粉絲念經,臨終前還記掛著疏遠她的朋友。頌讚人前還是諗清楚,義氣始終唔係老奉,點解對粉絲也要如此有義?就係要講到梅媽才會明白 - 一個視自己女兒係搖錢樹的,會對女兒有多少愛惜?相比其他,梅姐係由出生已欠缺被愛的人,她就唯有去愛惜其他人去補償自己。梅姐沒讓人失望過,但輕易遺忘把她擺埋一邊的粉絲,可謂和當她搖錢樹的老母係不相百仲。
你話高志森或只想懷勉梅艷芳這一代天后,唔係想批判梅媽。但縱觀梅姐一生,都被身邊人搾取,簡直哀哉。但把這個身邊人抺去,也就哀事變做激勵人心:北方鄰國都係地震過後變喜慶,難怪常去鄰國吃盡元素周期致臉皮變厚的人,會搞得出如此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