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音樂人生》,黃家正的「點解要做人?」係仲未講完,《少年滋味》 (The Taste of Youth) 就係因為張經緯要繼續傾落去而開拍。或許有人不受落黃的名校中產再加年少輕狂,張今次找來多十多個來拍,有名校、有左派band3學校、中產的、問題家庭的、新港人......各式各樣盡野一爐。
最先出場的是名校生Brian,當問起他們有甚麼夢想時,他們竟回答:「沒有啊、娶個老婆生對仔女罷。」叫人驚訝,尤其當你看完《那一天我們會飛》,才發現廿多年後,那個想當飛機師的蘇博文早就唔知死左去邊。名校生本來多不用為生計擔憂,但他們卻都唔敢為未來作太多憧憬。這或講出電影的實際主題
– 少年你還有夢想麽?
Angel開始道出少年唔敢有夢想之因:她是領袖生長,原期望以自己角色去和學校溝通以放鬆一些過嚴的校規,卻換來相當無癮的回應:「你沒從領袖生角度思考。」Angel的期待,也是很多人曾經的夢想
– 制度沉淪腐敗,就嘗試投身這個制度,以自己力量改變它。改變係難上加難,因為唔係損害既得利益者之利益,就係會給制度管理者添麻煩。中國歷史上勇於改革的:商鞅、王安石、譚嗣同都無好收場,少年或未必會讀歷史,於是先叫他們這麼快氣餒,你問係害了他們還實是為他們著想?還真難答。
Vicky也是如此無癮:她出自教師世家,她父母卻嚷她將來別再做教師:「又賺唔到錢又唔易做.......」非常諷刺,老師本來就唔係向錢看,他倆都忘記了。而教導子女將來搵工只看賺多少,功利得很。這個世道,工作的使命,都係空談,人人都只在乎搵兩餐。Vicky就像千尋,看見身旁的父母不知不覺變成了豬,束手無策相當無奈,更似乎她遲早也會一樣。吃飽就好的豬,更加沒有資格談夢想,因反正是要被宰。
凱婷的處境更是不要說了:她在學校常遭受人欺負,因而經常逃學,像野比大雄。她唔係沒有長處,會學打鼓。她的困境正因自己肥胖而遭到欺凌,這個社會往往就把不順眼的,不主流的加以打壓。如像Paul,他熱心做義工服務人群,就係不為錢不為自己服務,而被父母投以異樣。這個向錢看的社會,你的夢想唔係為發達就注定被打壓欺負,對於欺負人,社會更係不遺餘力。年輕人在此環境,不要講堅持,夠膽去談的又有幾多?
真的沒有人談夢想?還有的,那就只有十歲的Nicole,或華仔的青海同鄉,他們都對未知的未來有憧憬。有夢想就只因他們幼稚,如華仔般已知曉一切,也早就夢醒了。
《少年滋味》係很苦澀,人要接受現實不再夢想,通常都中年成家立室時。落在這班少年,則叫人慨歎究竟係少年老得太快,還是社會已衰老死版,叫人不敢做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