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乘著光影旅行》 - 攝影的力量


《乘著光影旅行》 (Let The Wind Carry Me) 和《音樂人生》有些共同的地方,廢話點說是都是紀錄片,看得出有趣的是坐上率都也很不錯,雖然或是非正式上時,只有兩間戲院合共三四場造出的假象,但對未看戲已問套戲會不會很悶的港人觀眾,竟然轉過頭來如此熱捧紀錄片,那即是這套電影有甚麼魔力,值得我們垂注了。

兩套電影相異的地方,是姜秀瓊和關本良的耐心似比不上張經緯,張經緯好歹也看出叫待了七八年,姜關兩人難聽點說句似是見李屏賓得了藝文獎就打鐵趁熱,雖然自叫也用了三年,但看出的是只拍個訪問,再跟拍數個工作情景,再翻箱倒櫃找回些舊片段便用上了這八十多分鐘。而故事上,雖然明知它就是紀錄片,但始終沒《音樂人生》般豐富 – 上套的黃家正講到父子情間的爭扎,因而造就了他今時今日自以為是的可悲模樣。但今次的雖有提到李屏賓與母親,但顯然這些頂多只佔五分一到。

但其實,小弟不是也不需大罵姜關兩人懶做功夫混水摸魚,事實上他們只幹這些已對得住這八十多分數的菲林長度:電影內容鋪排實在不錯,開頭的是一幕電影拍攝的情景,之後就是一堆旁白 - 「一分鐘的拍攝,實用了不知多少個一分鐘」,叫人記起楊德昌的《一一》裡說的「電影的出現,人的生命至少延長了三偣」好像尋找長生不老藥般,人為了生命的延續,於是把自己生命的全副投放了下去,循環不已,叫人感慨。也如此開啟了電影的命題– 攝影。

可能,姜關未必是見人得了獎就趁熱鬧,而是想藉機為攝影的說句話:攝影無錯是電影必不可缺的,編劇造了電影的靈魂,導演確定了電影的形態,但表現出來非要有攝影不可。但他卻是一直以來不受注目– 人們會看到劇本寫得爛、演員表現如何糟糕,卻很少有夠差的拍攝讓人注意到。同樣,觀眾多因故事或演員表現精彩,卻很少因看得出畫面的美麗而對電影心滿意足的。由此看來,攝影師其實在電影構成人物裡面很是寂寞的一個,沒人罵也沒啥人會讚。

的確,姜關給了幾是電影的全部分讓李屏賓,到攝影師們去爭口氣:電影沒啥故事,叫觀眾留下來的是攝影的美麗 – 這刻我們才注意到《花樣年華》裡藉光暗所造出來的孤寂感、《戀戀風塵》裡靠深色濾鏡而造出的純樸景象、《風之雪》裡的推軌而透視出的男女爭持,還有的是《紅氣球之旅》時的氣球升空拍攝過程。這些這些,我們才驚覺到原來一直忽略了許多該叫我們讚嘆的東西。

電影裡,看得出李屏賓為了鏡頭的表現而執著,至到不用聽導演旨意似的,說李屏賓是藝術家準是沒錯,藝術家就是有如斯的牛脾氣。《乘著光影旅行》就是讓我們認識到李屏賓、認識到攝影、也是叫我們這群常說自己不好藝術的去認識何謂光影藝術。我們才感慨到,一直以來,所謂延長了三偣的一分鐘實包含了許多東西,看漏了只因我們只在意即時官能刺激的幼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