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2日 星期日

《金陵十三釵》 – 英雄往往是從苦難裡煉成的


入場看《金陵十三釵》 (The Flowers of War) ,抱著的是很是猶豫的心情:得罪點說句,有陸川拍出《南京!南京!》其實已經很夠,講南京屠殺的片,快要多到叫人很不明白,尤其導的是張藝謀,更是叫人害怕,怕的不止是煽情,還要聽到的不外是「國弱民族必遭苦難」的自虐史觀,但看畢後,就知自己未免太過先入為主了。

這可謂張藝謀為之貪婪的作品,他甚麼也想講到盡:開頭的戰爭場面,近鏡拍攝槍口描準交鋒造得叫有版有眼,場面迫真、慘烈程度完全是《雷霆救兵》那級,老實說,國人若能放棄黨派的偏見,要拍出好比荷里活般像樣的戰爭片也不算難。無論如何,「傳統」被中共描為窩囊只顧跑的國軍,在張藝謀鏡下描為讓人民先跑、堅守到最後一刻、自爆阻撓敵人推進的勇士,就可知那天不算遠。

戰爭之外,張藝謀還拍著了一線愛情,其餘的都是講回人本身,其實張藝謀與陸川最大的分野是:陸川把重點放在環境 - 黑白片令局面看上來的確是灰暗,突然戲中人身在悲慘環境中的身不由己;張藝謀的則重於人,中近鏡拍著許多的人像 - 正直或因亂成狂的日本軍人、計算利益的殮葬員、自以為道德昂然的女學生、沉醉逸樂慣的妓女等。他們各有個性,不像陸川在黑白鏡下都是差不多的模樣。

他們的個性亦非由始至終單一,而是會受事情環境的推演而改變:開始各人因自私自利而各有衝突 - 玉墨嚷著要約翰帶她們離開南京,妓女與女學生為爭用廁所的小事吵架,日軍衝進教堂時,約翰還想著躲在那邊。這時卻是最重要的轉折 - 約翰突然按耐不住,假扮神父喝令圖姦女學生的日軍離開,自私的妓女後來竟會為著個小伙子、小女孩們忘了逃跑的念頭,甘願付上性命。佔道德高地的反變成最軟弱,之前的狗熊最後反變成英雄 - 英雄,往往不是出自甚麼道德價值觀,而是由苦難中煉成的。

這對張藝謀而言並不是甚麼新的點子,他只是回到最初的他 - 關注人文精神的他。雖又是大片,卻又不再是片面的民族主義,說的其實是仗義多為屠狗輩、國人不能共富貴卻能共患難之道理。這或許算是這十年來,張藝謀最有意思的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