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多純愛悲劇電影,還真會在心裡打了個大問號:絕大部分故事背景當然的不同,但架構上每個作者都不知為何不嫌悶地一致以其中一方絕症去世作結 - 《在世界中心呼喚愛》是、《愛情故事》是,到這個數年前只故事已號稱感動無數人的《山楂樹之戀》 (Under The Hawthorn Tree) 也是如此。故事交給張藝謀執導似乎很是當然:他拿小說作電影故事就是用至海枯石爛也在所不倦。之不過故事尾段如此悶蛋,故張藝謀到底能扭轉乾坤還是造到更悶更爛,反而是比電影故事更叫人吸引去看的地方。
但對比起以前同類的如《活著》,張藝謀卻似是有所遜色 - 上次以一群黃毛小子紅衛兵強當婦產醫生,身為造反派的丈夫要找藉口拉來被打成牛鬼蛇神的醫學教授去看管他們做手術,就把文革的荒誕表露無遺。但這次是講文革下的苦戀,男女都要偷偷模模地談戀愛,卻竟然也有很多地方讓他們輕鬆輕鬆:靜秋和老三去農家吃飯,農戶似很識做的避出屋外更沒去報串;更有點離奇的是高護士會借出宿舍讓他們共渡一宵;而且靜秋的朋友被搞大肚子,竟有醫院給她造人流,那時不是鼓勵「人多好辦事」的嗎?而且事後只是被她媽叫來罵一大頓而已。若果只是如此,那現在香港拍這個故事也可以啊,且或許更加悲劇化呢:早陣子不是有對中學生男女在面書刊上一張叫親密些的相而遭學校針對的嗎?
雖然,你也可說是靜秋的媽害怕女兒招人話柄,以致翻身的機會也沒有,這也算是表現了文革如何害苦了人。問題是張藝謀在此落力也叫人嫌不足夠:電影叫講被打成走資派的苦只在一幕靜秋媽在走廊被罵,還要用遠鏡,連罵的內容也聽不到。而靜秋的朋友也在身邊說:「全校又不止她一個走資派,只會欺負老實人!」,而老三的父親也是走資派,他卻又是看似生活不錯。故靜秋媽怕女兒早談戀愛翻不了身,聽上來像是如現在港喱家長說的「進不了名校便前程盡毀」般,所以張藝謀在此搞到比電影更悲劇的就是令人誤以為:「被打成走資派也不是很慘絕人寰啫。」。當然,早說過第五代大導們拍個電影都是講求明哲保身,批鬥這些場面,他梗係嫌麻煩不拍。
到最後,靜秋知道老三真的患了絕症命危,在他臨死前跑到了醫院,老三的家人竟也在旁,像早就知道了這個女孩並叫她到老三床邊,或許真實故事正是如此,張藝謀為尊重故事主人翁故不大筆一改。若不然而又要把悲劇延到最後昇華的話,該是靜秋到醫院卻不得其門而入,在窗外偷看著老三慢慢離世,或才叫造到苦不堪言的效果。
《山楂樹之戀》的重點本來不是故事架構,而是故事背景– 文革如何叫人,尤其叫一對愛人痛苦。但給了個欠吉士的張藝謀,就是講了文革的表面,內在卻不敢講出來,於是故事落得叫人以為所謂的悲劇其實又是用回那因絕症而分別的老土方程式,叫悶離場,比電影結局更為可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