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

《英雄本色》 – 場面成就永恒的標記


先旨聲明,寫這文前早知實該勿用現在的眼光看待這廿多前的出品,但叫自己心態裝成廿多年前,得出結果可能就是如「幫朕check下」一樣膠,所以以下文字,若有橫看直看也似為不公之處,敬請見諒。


雖毫無疑問,吳宇森的《英雄本色》 (A better tomorrow) 是港產片的一個標記,重要到如沒看過就切勿向人們自吹自己是港產片專家以自取其辱 (所以剛才跑去花數十大洋看了……),而某些長輩說想當年此片首映午夜場,看完的觀眾皆不懼從樓上而來玻璃樽也要高呼Mark哥好o野,而今天的我們看畢,也許只是暗笑道:「原來所謂的經典就如此夠醬紫。」

故事正如電影般經典,是典型的高峰、跌至低谷、再抬頭。首創此架構的當然不是吳宇森等人,電視劇《網中人》也同樣如此,而低谷的部分亦是落墨得最重本:豪哥與Mark哥在這期間最為四面楚歌,左被譚成針對,右被傑所仇視,江湖事與兄弟情對比下,後者卻顯得沒那麼重要,電影反似引導觀眾期待毫哥或Mark哥如何反咬譚成一口,飾譚成的李子豪成功演出個沒幹甚麼卻叫人恨不得打他的奸惡面孔,得出的就是大丈夫不能屈服的復仇意識。電影若以豪哥重新做人為主題,早已稍稍偏離。雖有傑對他的猜忌作配搭,但另邊廂堅叔的正義卻也似過於理想化,結果就成為《精裝追女仔》其中一惡搞對象。

周潤發的Mark哥其實不算得是故事的重點,能叫未看的皆以為他是主角只因其以動作取勝,除了榆林閣那段拿槍插花瓶有點不明所以的刻意外,其他由開頭的拿銀紙點煙、各場槍戰等均動作流利到不叫酷也不行。似乎這些才叫得上為此電影的經典部分:印象中就是除了吳宇森下的周潤發,以後也再沒有個明明是造作卻令人難以向其叫喊這兩字的演員。

看完這電影才記起,啟導昆頓塔倫天奴的該不止是張徹,吳宇森也必定是另一啟蒙導師,不信拿《希魔撞正殺人狂》結尾來對一對:Mark哥拿機槍掃射碼頭,大爆炸場面等不是與戲院行動結尾有八分相似嗎?還有譚成最後洋洋得意說有錢便可玩弄法律,傑看不過眼拿槍給豪向譚成轟向一槍,又正等於 HansLanda 自以為趁快投降便可置身事外漁人得利,怎知兩美國軍官把他誘至森林強在額頭刻曲十字架,昆頓這種英雄主義的玩味,原來就由此學來的。

儘管小弟常言故事該是佔電影的大半比重,《英雄本色》的老掉牙故事放在今天固然只得僅僅合格的分數。電影最後豪哥向傑說的:「你選的路是對的。」來到警察自淪為警賊的今天更為諷刺。《英雄本色》在今天的放映價值就在於那些一去不復返的場景,由鐵路還未地下化、大大部自強號橫過的西門町,到Mark哥拿槍掃射的姿態,再至Mark哥被毆、血花四濺的暴力美學,皆已成往事。就連吳宇森今天也淪為和五代大導沒甚麼不同的大片狂,故此電影今天仍被視為永恒的經典,的確無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