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中國合伙人》 – 告別理想,留在友誼


個人感覺,合拍片實有一代名詞叫唔新鮮,這麼多年,你有否想到一套只喵到一下意念就叫你「嘩!」一聲的中港合作?北上搵食的陳可辛也是如此,《中國合伙人》(American Dreams In China)  稍看一下內容大綱和電影預告,就回想到自己十八時,第一套「合法地」觀看的三級片《豪情》,差點忘記那套是林超賢搭陳慶嘉之作,還以為陳可辛又以為大陸人很好應酬,翻炒舊作老點子也不用臉紅。


香港人就是醒字輩,知道用大陸人的錢,也就要迎合其口味:成東青孟曉駿王陽三人當然不再搞咸書,就連到東莞搞間桑拿也不敢,而是造了個由教人英語到教人取簽證到美國的教育集團,看起上來很正派,聽似很符合近來潮吹的中國夢。但這個夢,根底其實是國人的崇洋心態所致,電影上部所見的八十年代,幾人人都嚷著要去美國,老師在課堂上拿著舊資料背數美國的不是,孟王等不給臉地即斥:「老師你有到過美國嗎?」但為何那時人們都對美國如此的熱情,電影其實交代得很隱悔,孟曉駿祖父等留學於美國的背景,有點歷史知識的觀眾,都會猜疑孟竟會命大捱過到去那六七零年。而王陽的泡鬼妹浪漫派,叫最突顯是對那上十年禁困時代的反動,這就是那時對外如此熱烈響往之因,電影要勾起一代人對那些年的回憶,卻只能說得吞吞吐吐,香港仔擅於巴結四方之手段,由此看出第一點。

跳到最後,孟曉駿帶成王到從前打工的餐廳午膳,說起從前在美國被「看貶」的經歷,於是決定要「攻佔美國」。於是乎,原本反對上市的成東青,回到和洋人的調解會上,先是舌技反佔洋人一個馬頭,再而突然宣佈:「我今天決定要在這裡上市。」加上成為孟「買起」他從前工作的實驗室,孟最終「盡雪前恥」。其實孟所受的「欺凌」,如在海關被叫過去搜身等,根本沒甚麼大不了,反正國人今天出入火車地鐵博物館都要安檢,在自己國家裡日日「受辱」卻又不敢哼一句。陳可辛側面暴露國人始終面子大過天,口講是最可以在他人褲襠下跨過,實際上卻自卑得很,故又是贏得過外人,就是美滿的結局,陳雖道出國人心態,卻始終又是要盡投其所好。

電影另相較《豪情》為之不同的是,成孟王在大學相識的經歷,明顯落墨得更多:成追蘇梅的可笑經歷,朝思暮想取美國簽證等,那是一個單純、講理想的時代。其實八十與九十年代之間發生了件悲劇,但陳當然又沒膽透露半句,戲中段成孟王在廠裡重遇,大把大把的銀紙拋上天,宣示那些年終被取代。小弟在意的是總覺得那些年的終結,那件不能說出的事才是主因,但在陳的演繹下,轉為如《豪情》裡的大學生賣咸書殺出血路:成被學校革職轉做地下英語班,竟變成其事業王國的開端,是那個離經叛道,反是成就起點之道理,這個就等於告別單純,雖知陳是無可奈何只能這樣說,但始終可惜陳仍老掉牙道這人生歷程。

後部成孟王的事業建成,卻又為著公司而常起爭執,只是中國人就不是《社交網絡》裡的那群,也不是《豪情》裡的香港人,縱使吵得扭打起上來,分道揚鑣一陣子,卻又一起並肩作戰。後二十分鐘看得叫人唏噓,現實世界裡朋友為利反目到頭也不回才是平常,不再插你一刀已算道義,真能回頭合拍是稀有動物。陳或覺得理想兩字,就是在這世代已沒落退去,還有殘存的,那就盡留在友誼裡用罷,說到你指我甚麼不切實際我也不管了。無他,男人就是最珍重友情。

簡單而言,陳可辛只是講出中國人的「中國夢」 - 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發跡的經過,成東青孟曉駿王陽三人是「順利完夢」的表表者:六七十年代那十年間、八九年對他們像沒啥事發生過,他們共過患難,偶有分岐,最後仍可以共富貴。電影最後夢的實現,除了「贏了洋鬼子」,那就是友誼的守護。我們不期然又會挑剔,看到的這份友情多麼不現實,我們才發覺這世道裡,早已告別理想,友情也是相當的脆弱。此時,我們才感到,電影,真是個逃避現實的好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