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近年沒啥作品,若果不是因著讀電影副學位,而早得知其為香港新浪潮一健將,現在的我很可能有眼不識泰山地以為,這個叫嚴浩的,是叫和陳偉霆並列的新進戲子。當然,他的成名作《似水流年》或《棋王》等都未有看過,就一跳到看其最新作《浮城》 (Floating City) ,故不知此君的風格是否始終如一:以此作來看,他就似是港產影業中,只幾個說話文奏奏的導演中之一個。
不知是否香港本土意識長年被壓抑的反動,現在難得有機出來重拍電影的舊將,都似嚷著拍舊日足跡,就似那些尋根故事般,羅啟銳會拍《歲月神偷》,嚴浩的也是近似,只是羅作品的香港社會,其苦中也帶著的甜,在嚴浩的電影裡卻叫感覺更為零散,而苦澀味卻為之加重:水上的布家比羅啟銳的岸上小檔口人家更為艱辛,泉媽要把自己兒女賣掉或送到孤兒院,因為文盲無法有船主牌而受壓榨,社會的殘酷面貌一覽無遺。只是結局似比羅作為之善良,布華泉最終名成利就,泉媽能安渡晚年。而布華泉一直被那看不起他的英籍上司欺壓,只是遇到同聲同氣的大班女兒Fion才能得上位之機。陰謀論而看,若說羅以《歲月神偷》告誡後生活在過去不易請珍惜現在的話,其實這套說得更上一層樓:你以為以前真的上位容易嗎?常常都只埋怨二代人老屎忽阻撓後生後浪推前浪,其實那群紅鬚綠眼的不又是一樣!
演員方面,即使硬把郭富城的頭髮染金,仍不叫人能當他為混血兒,或許找王敏德才能突顯這效果;鮑起靜不嬲都扮開這種含辛茹苦的慈母,她的演技的預期之內;反易較值得注意的是楊采妮,這個九十年代的大美人,今日在電影裡是個純樸,但其不施脂粉的樣子,看起上來已較往日殘破很多,若說要讚嘆嚴浩那像真的注重,還不如感慨歲月的殘忍。
其實,故事主旨並不似只是純粹回憶舊日,由電影名《浮城》,有讀過西西之作《浮城誌異》,早就會先入為主地想到是說另種東西,只是這些不知為何在電影裡只是若隱若現的型態:布華泉是一個餐尾妹被英國水兵強姦後的所出,暗示香港到港人的由來,都是鴉片戰爭這段叫國人為之恥辱的歷史。最明顯的是布在英國過境時,關員著他走外國人通道,即使他拿著有英國國徽的護照,但他卻只是個殖民地下的臣民,這又可視為另一統戰陰謀:現在時興望事頭婆「回歸」,但嚴浩在此道破英國從沒有把港人當自己人,故此香港死活,對他們而言根本不於在乎。但諷刺的是,嚴浩也沒有藉此大吹民族主義,布華泉的生母自把他賣掉後便不知所縱,而布對「祖國」的認識,就只那一片五星紅旗,亦暗示港人對「祖國」其實一直陌生,這道出香港為「亞細亞的孤兒」。問題是布華泉也早已成才,港人其實早已能自立於天下,再去認祖歸宗依附誰又有啥意思?
而且嚴浩的野心也不夠放,他似要探討港人命運誰歸誰屬,但對中國那邊卻不敢說太多:劉超力其實應有個詳盡的表現,但他於六七暴動被捕後就消失於電影裡,其實他可於暴動後就成中共的地下黨員,再成為個大吹愛國愛港的土共政客,布夾在英籍上流社會與他這朋友之間,對自己身份的猜疑必更加尖銳。當然,現在拍電影為要上畫的,就不能去吃豹子膽,我明的。
《浮城》若不是連郭富城楊采妮也不用的話,可謂近年沒啥商業味道之其中一套,奈何只因要上畫,也就避不了商業考量,說身份也就只敢說英國之不是,對自己「祖國」也就像敏感詞地的談及。嚴浩或雖有文人牌氣,不會以庸俗的味精去取悅觀眾,但在商業考量下也似不能詳舒己見,這看得出是香港影業看大陸鼻息求存的結果。又或許這是嚴浩的暗嘲:香港到現在,依然也是殖民地,只是順從的主子在一九九七年換了一個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