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鴻門宴》 – 空有野心力有未逮


世事往往都是如此巧合,每年大時大節的票房旺季,港產片應戰都是力推古裝片,而李仁港總要搶著喝個頭啖湯,於是距離聖誕還有兩個星期,就急著上個《鴻門宴》 (White Vengeance) 來打徐克的尖。


李仁港的古裝片似就有個該是叫好的特點,就是不會平鋪直敘,而是用傾向自己的看法來說故事:若依足正史的話,根本就不該找黎明演劉邦,因為劉邦本來就是個市井無賴,黎明這種英俊小生怎也演不到他的真面貌;再者,劉邦入咸陽後,還差點被秦王遺下的財富所引誘,只是被手下叫止才懂與民約法三章,戲裡的那個竟會為保民眾而當機立斷,被張良賞職才是胡說八道;之後張良和范增的反間計鬥法,范臨尾殺著的離間劉邦與張良和韓信,這些都與正史實記是呂后出計所相背。李不顧史實,為的是表露出人際間的機心莫察。而戲中的圍棋尤為重點 - 世事如棋,人與人的交鋒就如此充滿計算,一步踏錯,隨時扭轉形勢。

李雖在劇本上有所野心,但始終仍突破不了某些傳統框框:劉邦的所謂正氣,某程度是出於成王敗寇史觀所致的誤導,李或也誤信這些才如此設定。其實該跟從正史,開始時把劉設成看似沒有大志的古惑仔,才顯突後部劉邦表露其真面目時更為有力,亦能加劇其晚年處境的諷刺味;因為是古裝戰爭片,故此少不了刀劍交鋒,但呈現出來的似只是超巨大的萬人互斬,人物間的對戰看上來欠缺流暢,叫人不太感暢快。

而雖李仁港不會亂來到在鴻門宴上叫人飲膠樽裝的烏龍茶,但近鏡描到劉邦割血到杯的情景,卻看到叫人質疑的畫面:圍著杯的鐵片未免渡得太好了吧,那時不像有這種技術;最叫可笑的是後部項羽在烏江那段,劉邦兵士輕易地捉著虞姬,把項羽描述為無能到連自己愛人也保護不了也算,最膠的是虞姬更加輕易地問劉邦借刀,再和項羽表演自盡,做作得的極其過分,拜託聖誕雖是來歡天喜慶,但你這樣講冷笑話卻是會冷壞觀眾的。

《鴻門宴》雖是李仁港在劇本上有所野心之作,但始終在編導上也是力有未逮 – 突破不了成王敗寇的史觀,虞姬和項羽的結局卻搞到膠味甚濃,其實這個、以致其他若跟史實去說即可漂亮地演繹,李卻自作聰明弄巧成拙。還是那句,不懂歷史去寫歷史劇,始終會自召苦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