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8日 星期一

《白銀帝國》–可惜片長限制了內容


大概沒人想過姚樹華的《白銀帝國》 (Empire of silver) 其實是台片,不再是台北街頭,一看場面,便知投資浩大,完全不是台灣獨立電影的風格。能大灑鈔票是因富商郭台銘投資的結果,台商再把目光看回本土的電影,對一向缺錢卻因而發揚出本土特色的台灣電影是好是壞,還要觀望下去。再說,不像是台片的原因是三大主角明顯不是台灣人,反過來其中兩位對港人而言必定親切:郝蕾是「禁片」《頤和園》的女主角、郭富城已不用講吧、張鐵林即使你現在已不看電視,但早些年仍是扭開電視機來送飯的,也不用多講。

故事對看慣古裝電視劇的來說,也根本就不新鮮:一個富商家族裡各成員間的情感瓜葛,你已看過了多少?或許比中央無線台較進步的是兒女私情叫盡量點到即止,雖則說故事內容不算新奇,但意識卻迎合潮流 – 說的是世代之爭:康老爺表面重道德、規條,嚴懲放高利貸的部下,另邊廂卻屯積鹽來炒賣以謀取暴利,自相矛盾度等同於現在那些高呼自由市場故可給顧員可恥工資,但另邊廂卻斥責後生為錢轉工的二代人顧主,一副很「傳統」的商人模樣;康三爺長年被康老爺冷落,表面似是他沉迷酒色,但更像的是他似現在那些即使未幹事也好,也被視為「一代不如一代」的四代人。一宗綁架案令康四爺成瘋、康二爺全身不垂、另外康大爺全心佛法,康老爺也被迫用回他一直看不起的兒子,正如現在二代人如何看不起四代人也好,他們也不得不承認四代人才是未來的掌權者。另邊廂,康老爺拼命地另找途徑去繼後香燈,把自己的妻子迫得去自割子宮,出於仍不相信自己那唯一的繼承人。康老爺暗地表現對自己兒子的咬牙切齒,也尚算激烈。

話雖如此,康三爺看見會承受父業就放棄酒色,轉回作有志青年,這轉變對觀眾而言也未免太快。其實《白銀帝國》應是以電視劇或四小時的電影片長呈現出來,兩小時雖說不少,但卻仍感不夠容納大故事:正如一些守舊的幫規,也只透過那一宗綁架案含沙略影帶過;中段說到康三爺的自我放逐,理由似是厭棄傳統和與後母間的瓜葛,但那時他已是康家唯一繼後,康老爺會從容讓他離去?故康三爺的行徑欠點說服力。畢竟此是擺明居馬的商業電影,為防過長片長嚇跑觀眾也只好叫故事屈就一下;而其中一幕狼來了的畫面比《狼災記》還假,是數千萬元投資下卻會出現的技術失誤。

接掌「天成元」後的康三爺,依自己的理想進行改革,卻非一凡風順,曾共歷過生死的邱掌櫃最終也背叛了他。但結果是康老爺遺下財產,無聲息地離去,傳統始終敵不過歷史洪流,世代也最終要來交接,結局來得恰到好處的平靜。同樣的表現也在於康三爺與後母的分別時,沒有俗套的悲情,卻很有於大時代裡身不由己的哀怨。

《白銀帝國》是台灣電影後得商業投資而出的浩大嘗試,效果總算不差,情感與世代瓜葛總算不會說得俗套,但奈何卻因片長的關係卻怎說也說不盡,商業考慮捨棄了內容深度,也該會令獨立精神被捨棄,這也是台商重新涉足電影裡最叫人擔憂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