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

《潮爆北京》 – 除了新舊,就是說假


近年中國最潮的潮語,也許非山寨莫屬,有山寨iphone、山寨春晚,連李照興也自說《潮爆北京》 (Beijing is coming) 是山寨電影,那到底山寨了甚麼?說山寨了胡戈的也好像不對勁,因為胡戈也搞了個山寨新聞聯播。此時,我又想到了賈樟柯,似乎說這是山寨版二十四城記會合切,畢竟賈氏到這套已不再止用一機走天涯,而且還是要找上影、還有那土地開發公司出錢才拍成的高價貨。


人物從小軍開始都嗅到很強的偽紀錄片味道:一個又賣翻版、又搞獨立電影的小子,在港人眼中為很自相矛盾的角色,但略知國情的都看到這是嘲諷的開端;另兩個叫重點的主角:八十後的女孩與曾於六十年代活躍於北京的老人,兩人沒有言語上的交鋒,卻強烈對比了兩世代的價值觀– 他們年輕時都熱血過,但一個的熱誠卻被野心家 (老毛) 所利用而來到北京,而另一個卻是身處在高氣壓下,看著自己的男友面對鏡頭時很怕談政治的模樣,感覺離開北京才是得到自由的不二法門。

至於后海黃帝,一看就想到有抄考九龍皇帝的成份,電影卻也在最後畫蛇添竹似註明他是虛擬,其實電影似最終也說不通這個角色的意義為何:到底是北京已是個潔癖城市,連精神病患者也不能容忍,還是共和國在表面,但皇權的意識仍然陰魂不散?

另個對比是在於北京的新舊建築,一個最強烈的鏡頭是在於尾段由底下胡同拉上至國家大劇院:新建築的特點都是非白即銀,冰冷且帶疏離感,說是邁向未來卻更似是翻抄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巴西利亞;而胡同以灰色為主,卻總是拍到有人,屋頂還有雀鳥,人情味較多。導演或借此已不斷帶出疑問,所謂的時代進步會否只是不進反退?現在的未來意念其實只停留在六十年代的思維,人際間的疏離人人都說這不是好事,諷刺的是社會都是向這方向邁進:如女孩埋怨小軍連她的電話號碼也記不到,男孩反指現在還有那人會記電話號碼?新舊的對立其實不是在於老者與年青間,年輕人也會有所謂進步與保守,爭辯與對立在這個「和諧」的城市依然持續。

鏡頭另個亮點則是說回戲名 –北京的「潮」:有文化沙龍、有地下音樂會、有藝術展等等,還有的是一個外國人說很驚訝看到北京街頭有男女在擁吻,根本這就不該出奇,中共早已和文革劃清界線三十年,幹部們上夜總會抱女人都思空見慣這些就更見得小巫見大巫。該懷疑的是或許中共也像富商在自家放數件藝術品令自己看不似是暴發戶,但文化發展往往是啟蒙思想的開端,還要在自己的權力核心所在地,不怕火燒後欄乎?或許,正如小軍怕在鏡頭前說政治般,說穿了,其實老共看中文化界都很識趣,故放心任由他們搞作,故縱使北京的文化氣息似重於勢利的香港,但看真也只是一大座波特金村。

《潮爆北京》就如開頭的找來新彊小孩扮伊朗,小軍還加了句是Copy的又如何,所謂很潮很國際的北京其實也只是左Copy右Copy,卻只Copy到表面,卻Copy不了內核,城市看上很前衛卻沒有活力,老一輩在城市裡迷失,新一代更感到只有疏離與壓制,沒人能在這個城市有立足點。李照興到此已成功向世人展現出人類史上最大的翻版貨,但奈何對連A貨政改也可以為是民主進步的港人,此偽紀錄片最後可能被誤解成「中國發展成就」的教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