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

《音樂人生》 – 其實這是一套可悲的音樂傳記


先前不察覺,原來本屆電影節除《選舉》外,還有張經緯的這套紀錄片 - 《音樂人生》 ,英文名卻很直接了當,用上黃家正的簡稱 KJ ,全片想說的顯然易見,就是賣弄他本人。

其實以技術而言,這片是紀錄片中為佳的示範作:雖然畫面一時 VCD 卻一時高清質素,但這只時數年間的技術問題,卻看得出張經緯能待數年的耐心。而張亦能捕捉不少黃家正與其旁人的神態,黃與旁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與衝突也能多次表露無遺,令此看似平淡的人物紀錄生色不少。

至於電影內容,坦白講,小弟看此片的原因全是好奇它在百老匯放映時場場皆滿的座上率,小弟對張經緯沒甚麼印象,也不好那種在大會堂才能聽的音樂,更根本不識黃家正。他的天才之路,似乎不比其他仿紀錄片如《夏菲米克的時代》更能令其他觀眾提起興趣:儘管夏菲米克小弟先前也不太知道,但其生平卻是看到的是追求自由、平等、尊嚴的決心和信念。

但黃家正呢,老實說,他由「音樂天才」、中產家境、到就讀拔萃,對銀幕前觀眾而言都似是一道洪溝,其身份一直都是港人心目中的上層精英,沒的是夏菲米克成議員前只是普通嬉皮士那種平實,對基層觀眾而言看此片的樂趣似乎多是滿足一下對上等名流的窺探慾;十一歲的黃家正還可說他童言無忌,但長大後的他依然故我,對兄妹、同學、學弟皆氣燄囂張,還自以為是說過「拿獎旗去抺屎」,羅乃新對他說過的做人最重要的是謙虛,其實一言道破了電影上半部不討人喜的原因。儘管人物完美無暇的話故事就不會好看,但如此黃家正,或會令觀眾想到看下去的原因是看他如何仆街收場,但結果他也是帶領拔萃贏得比賽。邵家臻評此片說過的「唯有說,天才就是如此。」看上來帶有點吹漲之感。

到電影後半部,黃家正說起與父親的關係,才有令人感觸之處:黃說起與父親關係疏離在於父親因有外遇而和母親離婚,繼而道出父親好勝的寄望對他的壓力。由此看出這音樂天才其實由小至大並不見得喜歡音樂,其兄長與妹妹都學習音樂就可看出他們似只旨在成就其父音樂世家的心願。其父質疑他十一歲時是聞名樂界的天才,但十七歲時卻像甚麼,某程度這就造就他成長後繼續自大的性格,當然這已不見得是自大,而是自負,他的成就已不復當年,唯有在同輩前指指點點以當宣洩。

黃小時說過的人生目標是做「人」,其實這是困擾著他從學音樂到十七歲的問題 - 人為何而活,音樂似是他的人生,但音樂帶給他的卻是不愉快的父權壓抑,現在放下還來得及,但放下了音樂的他還有甚麼?對個十多歲的小子而言,這問題未免太沉重,但也不難怪他會如此地想,畢竟他是個「天才」。

許鞍華說過「(音樂人生)是一齣精采的音樂傳記,就連不愛音樂的人也會喜歡!」或許是過譽,電影或實擊中的是那些中產子女觀眾的心靈,他們十個有七個從小到大都迫著去學琴,而他們的父母多不切實際妄想過他們會成莫札特第二。故雖看到是高數級的天才,但卻看出是同樣可悲故事的同路中人,心裡也自不然湧現一陣心痛。當然對基層的如小弟,則當是窺看中產子女背後的無奈便算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