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0日 星期日

《南京!南京!》 – 不是給「愛國者」看的


單看《南京!南京!》 (City of Lifeand Death) 的海報與故事簡介,不用想這一定是套國貨。但若果沒看過海報簡介等直接入場觀看,卻很難想像導演陸川竟是個中國人,更想不到的是這電影竟是個貨真價實的國產。


電影顯然不是應酬或培養憤青的教科書:內裡中國戰士奮戰死守的場面實是不多,反是開場不久在南京城門口前,一眾憲兵與急著撒退的士兵互相推撞的場面更為震撼。另方面導演也不見得是盡信那「國民黨只顧逃」的中共抗戰史,劉燁飾演的陸劍雄帶著少量殘兵、還有童兵作城市游擊戰的場面也算精心。只可惜或許只應史實敗局已無法挽回,劉燁作英雄也只也作約四十五分鐘,結果最後叫喊一聲「中國萬歲」便齊倒在江邊上,戲份也真的少得如同被屠殺的戰俘般一樣可憐。

因此情況倒轉,中泉英雄飾的角川和他身旁的日軍戰士反佔電影的最大比重。但導演卻沒用著傳統中國民族主義那套去注釋日軍,坦白說,由士兵對將軍都沒有那種叫人恨不得衝入銀幕打他的奸詐面孔,也沒有說過甚麼中國人都是東亞病夫之類的話。反觀由開頭角川們在陽光直射下預備攻進南京的艱苦,在南京街頭一小隊人見有酒像幾亂作一團衝上去飲,再到找得一間教堂,看見內裡有大批平民和國民黨士兵舉手投降的樣子更是不知所措,可看見那些日兵都不見得是迷信軍國主義的好鬥之士,反像是被拉兵捉伕而來的平民。而到屠殺戰俘之時,除了大批國民黨士兵背著槍口,一面無奈地被掃射倒下外,其實日軍也沒有擺出個「爽呀」之類的表情,而是像他們也沒機會在思考究竟自己在幹甚麼,只能依據著命令而開槍,也不由得我,他們也似是很無奈的。

導演雖似竭力避免電影成為賣弄民族主義的工具,但某些史實本質卻就是個煽情內容便無可避免會挑動觀眾情緒:拉貝哭著說若有一百名女子自願當慰安婦,便可令難民營得到食糧等物資供應,結果一個原本不願剪去長髮的妓女卻第一個挺身而出,場面慘況比士兵被屠殺那段更叫人動容,也難怪會發生叫人把奶茶拋向銀幕的事。反方面也是敘述中國人要到一無所有之時,才是最不會各家自掃門前雪的時候;唐先生為了保護自己和親人而提供線報於日軍,結果日軍卻背信棄義把他小妹拉走、把她女兒擲死,可叫是自作自受,更似是應酬憤青對民族叛徒的憤慨,但這也未免太慘烈也沒道理,畢竟他也是無可奈何才通敵。

除了悲慘的中國人外,說回角川,他卻是更叫人注目。電影裡多番強調他在教會學校讀過書,其實他像是《讀愛》裡的漢娜,卻情況比漢娜更慘:他是個有知識而有良知的人,他心裡知道他與同伴們屠殺俘虜與強暴中國婦女都是違背自己良知的事,於是他眼白白看著面前的中國慰安婦幹不下手,但向俘虜開槍卻因為是命令而不得不從,他渴望卻無力改變如此滅絕人性的局面,到最終他也避不過自己的良心:因不忍看到姜淑雲遭到比死更難受,於是在她被拉去受辱前他搶先射殺了她;在日軍的慶功儀式上,投影著的是他內心爭扎痛苦而出的呼喊;最後他也不忍再殺人,於是放走兩個原本姜淑雲營教失敗的中國士兵,再而舉槍自殺。其同伴臨離開前向他敬禮,默默地走回去,像是也感染到角川的良知卻也不能幹甚麼而自嘆不如,婉惜感很重,若一百名女子當慰安婦的情節未能叫你哭的話,這算是第二次機會。

講到底,《南京!南京!》根本不是給那些所謂愛國份子作愛國教材,而是旁觀者的角度,道出戰場上根本沒有贏家,人民與士兵都承受著戰爭而來的生理與心理苦難,被迫來當兵的日軍要掛上只因服從命令而換來罪孽,不知者要留待日後難過,有良知者卻更是苦不慾生。由此直指戰爭的罪魁禍首往往都是上層的野心家,不是當政者為滿足私慾而操控民族主義,就不會有如此災難。為甚麼這電影對「愛國者」是用不著,明白了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