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7日 星期五

《一百萬零一夜》 – 原應是印度導演得的榮耀


老實說,丹尼保爾的《一百萬零一夜》 (Slumdog Millionaire) 能在今年的奧斯卡裡大勝而歸,很大程度靠的是走狗運,雖然這的確是他自《28日後》野心最大的作品。 


故事其實普通過普通,主幹是賈巴爾與沙來姆的兄弟情和與拉蒂卡的愛情,賈巴爾是典型的忠直的小伙子,沙來姆又是典型的半忠奸的人物,會為利益不擇手段,兩人走在一起似的是七十年代經典長劇《網中人》,拉蒂卡更像只是個漂亮便行的女主角,較能說出的性格特點只是她如中國傳統女性般的軟弱,生命先後被孤兒院院長到黑幫頭子操控著,不能自主到無個性可言。當然,最終又是賈巴爾與拉蒂卡有情人終成眷屬大團圓結局。 

但故事的橫軸卻為平凡的內容加上燦爛的色彩,觀眾再看著賈巴爾和沙來姆由孟買乘火車到新德里、再回到孟買,鐵皮屋貧民窟變為一棟棟的高樓,還有的賈巴爾由在泰姬瑪哈陵冒充導遊度日,到回孟買於外國企業設立的電話客服中心任茶水員:故三個小伙子走過的,是印度三十年的變化 - 由七十年代的錫克教徒大暴亂走到廿一世紀因著全球化的經濟起飛。巧合地,導演用了個複雜的背景,從而製作出像是把數十集《大時代》壓縮成兩小時的電影。論氣氛,真是令有點豪情壯志的《夏菲米克的時代》也比了下去。 

而電影投影了破落的貧民窟、唯利是圖到挖孤兒的眼睛來乞更多錢的孤兒院院長、濫用警權的警察等,但這些被指賣弄悲情來吸引觀眾的其實並不是最大爭議所在 (話時話小弟感到十分自然,或許小弟心目中的印度根本就是窮到如此這般) ,電影投射出印度的最大陰暗面是它的階級制度:雖然沒有丁點提及過種姓制度,但賈巴爾參加「百萬富翁」並連勝多關,來來去去的爭議都是:「教授、醫生至多贏六萬,賈巴爾沒有受過教育,又怎能如此過五關斬六將?」教授、醫生這些知識份子在此看來像是個另類婆羅門的新階級,賈巴爾這種文盲「首陀羅」竟如此挑戰他們,而「百萬富翁」主持作為這群新婆羅門的一份子,自然看不過眼,要找「吠舍」 (警察) 教訓他。當然,結局或是導演對此陰魂不息的制度之看法:全球化也來了,「階級鬥爭」聽起來也老丟牙,貧小子到今天為何還贏不了老地主?看開點吧。 

《一百萬零一夜》或和《澳大利亞》一樣,都是刻畫一個民族的代表作。不同的是,《澳大利亞》的導演是貨真價實的澳洲人,《一百萬零一夜》的產地印度擁有比美國還要龐大的電影工業,它的導演卻要找來個英國人。或許這是印度這個自負國家的寫照,不願勇於面對自己的陰暗面,亦不知陰暗往往卻是好電影的元素,結果這個原應是印度導演得的榮耀卻舉手讓回給他們的前統治者。這次印度似是贏了光輝,卻受盡教訓,相類似的中國電影工作者們,又能吸取到教訓沒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