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無野之城》 - 轟烈的無野控訴敗在無高潮與無節制的野心



香港以運動為題的電影本來已不多,再扣除那些以運動為掍子,賣功夫賣特技賣笑為實的如《功夫灌籃》、《少林足林》更是幾近絕種。可見,劉國昌雲翔的《無野之城》 (City without baseball) 似是難得的一套。更難得的是,鋪天蓋地宣傳的電影,主角竟不是甚麼巨星或新派台偶像,而是近似無名小卒的香港棒球隊成員,其實這會否是當年方力申般的「助念新星」手法,還有待觀察了。 


電影主題棒球,對港人而言是親切卻陌生的東西:親切是港人哈日,日本漫畫裡不斷有棒球的影子,例如期期叮噹裡總有篇講大雄打棒球;但來到香港,棒球卻是不成氣侯的運動 (最重要理由是與香港空地缺乏、高樓處處、打全壘打便出事的地理因素有關) ,對那群棒球員來說,他們是被社會遺忘的一份子,故此電影開頭,他們已不斷自嘲:自嘲棒球場要與足球場合併來建、自嘲只會有人找他們拍四仔云云,似是訴苦,亦似是一種苦中作樂。但其實,他們已算身在福中不知福了,試問李麗珊拿了奧運金牌這麼多年,有電影公司找過她拍片嗎? 

《無野之城》的形式像是半紀錄片:亞洲盃棒球大賽的比賽過程全用上當時的作賽片段,其餘才是另行重拍。重拍情節如阿聰與自殺少女、還有其他戀愛情節,是真人真事還是為增添娛樂性的老作?已不可考。但字幕最後的「電影情節絕非虛構,如有雷同絕非巧合」,可見電影的真實性仍是不斷被強調。畢竟對棒球隊而言,零四年的事對他們是如何的可歌可泣,更重要的是,香港是有棒球隊,不是虛構的! 

但問題來了,亞洲盃棒球大賽是電影的高潮所在,尤其是對斯里蘭卡的一場,但導演全用上零碎的比賽片段頂替,結果這段就像只供那些棒球隊員打飛機之用,台下觀眾想high也high不了。理由又是那個:港隊為何敗給斯里蘭卡?謎喎? 

《無野之城》算是近年港產電影夠膽量的嘗試,除了「助念新星」外,還有挑戰影視處尺度的不斷男性裸體,而且略為細心眼的女觀眾,更可欣賞到主角們的那話兒。加上同性戀題材,竟可成功突圍,只被評為二B,還沒有被明光社之流炮轟,可算是電影界的「綠里奇蹟」。

但導演膽大過頭卻引申到另一問題:電影中被硬加上一個個已故歌手或音樂人的名字和作品,還要由棒球隊員們翻唱。對港人而言,陳百強、林振強等是真正的音樂家。或許導演想借此鈙述:零四年是失落的年代,不止當時棒球員失落,港人也因到了這年,樂壇真正的音樂人皆而離去而失落。但似乎因為導演的野心,還有棒球員的表演慾,卻這樣搞到運動與音樂混集上來,實是看得很是不知所以然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