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海上傳奇》 - 賈樟柯讀出了上海這臺戲劇的劇本


初看《海上傳奇》 (I Wish I Knew) 的預告片,還以為真是來了個《大江大海 · 一九四九》的電影版。再見它是講上海的,又以為是《潮爆北京》之類的東西。再看清楚,噢!原來賈樟柯又有新作了。


自《二十四城記》後,賈樟柯似乎就迷上這種玩法,只是這次另找三個演員虛擬三個人物的手段已不再用。全電影唯一的「演員」就是他御用的趙濤:無名無份地漫步在上海裡的女人,不用再分身扮侯孝賢或韓寒,因為這些都找到了真人,叫他們在鏡頭前說一大番話就夠。

而上次後另找資料後,才知原來賈樟柯真的潮到找來那個舊飛機的土地開發商來合作。而這次似乎也有上海市政府,甚至中共裡的上海幫大加扶持的跡象:趙濤竟可漫步於重建中,近似廢墟的上海外灘,或建築中的世博地盤。附近不要說保安,連建築工人也沒多個,這不是預先清場協助拍攝還會是甚麼?

為何?因為電影正是上海文化的宣傳品:即使拍到去台灣或香港,但拍的都是上海人,講的都是上海事。而有點驚喜的是,片雖似是中共上海幫資助去拍,尺度卻比想像中為之寬大 – 一面會說上海迎接「解放」,放相關的紅色電影,又說國民黨如何迫害同情中共的人士;另邊又說上海的世家大族在解放軍到來前逃難,還找了段港口上船的台片片段。又講到文革,講留下的貴族如何遭到抄家對待,說到其門庭還有用的餐具;還講到那經典的「禁片」- 安東尼奧尼的《中國》,找來了當時一個中共派去跟隨拍攝的隨行人員,說盡當時周恩來和四人幫的互鬥,還有中國人與生俱內的自卑感,把人們的美意看成是陰謀詭計,像那些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中國人看成是西方列強對中國仍意圖不詭的言論。

接著再問兩個富起來的七八十後,一個是找到公債買賣價格差異漏洞而發跡的小交易員,另一個是寫《三重門》冒起來的韓寒。一個叫靠小聰明,另一個算是靠實力。他們是傳統中共意識所不容的人:一個欺騙人民的勞動成果,另一個是「臭老九」。諷刺的是,「解放」數十年後上海的代表不是工人,反而就是他們。上海常說要追過香港,大概意識上也要如此趕潮流,即管地天生我才必有用,才能更好地配合資本主義。

至於其他的大多數,上海的工人或市民呢,則靜靜地在一旁,或打牌,或在工地上忙著,或踏著單車在港口等待過路,他們都不多發一言,像暗示整個上海其實只是另一個平壤,他們只需做紙版就夠。再講賈樟柯拍下的現代上海還真夠寂靜,靜態的音樂再加灰暗的城市色調,沒有點熱鬧的氣氛,而最後一幕更是一群乘客坐在地鐵裡連交談也沒有,最響的反而是地鐵廣播。這像是給觀眾最後一個思考空間:或是問城市的疏離感是否如此必然?或是問一個上海如此的城市,其實是否只是大戲一場?

或許,若果上海由開埠到現代真的只是一臺大戲的話,賈樟柯就如此讀了個戲劇劇本出來給你聽。其實還不要怪賈導這回拍得太節省,本來說書佬就是沒義務另穿起戲服把戲演出來的,反正他說了「解放」前國共兩面,文革的景像和現代上海的新標記,就此說盡了一座城市、一代人的路途,就已很足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