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艋舺》 – 萬華黑幫皆為表,實看少年成長路



對比起港產,台片的內容尺度有時也不見得更豁達,話就是從不見得有多少套以黑幫為主題的台片,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到《蝴蝶》等的黑幫情節都是些飛沙走影,難道台灣沒黑道文化?別說笑吧,大名鼎鼎的竹聯聽過沒有?故此台片這麼多年來卻沒產出多少套黑道電影還真的夠奇怪,故此鈕承的《艋舺》(Monga) 就像突如奇來的珍禽異獸,人人好奇它的面目令它一下子成了近期台片裡的風頭躉。

電影裡的台灣黑幫世界,其實和香港的沒兩樣:拿起電影海報再翻出約十年前的古惑仔系列VCD一對,阮經天或趙又廷又是著和鄭伊健或陳小春一樣的衣著;一個青年加入黑道的方法又是在一間龍蛇混雜的學校找靠山,正如香港的band5學校都是黑幫召兵之地;廟口幫的起源是來保護鄰舍,就像香港那些新乜安或1XK的來由都是很堂堂正正;還有的是大家都是不來拳頭就是刀劍相向,老大Geta還要說槍就是洋鬼子的東西,黑道才不會用,當然最後還是給了和尚把槍來開數炮,否則在槍枝氾濫的台灣黑道裡,連把槍也不用也真的夠不講現實。還有的是Geta與太子幫加手下一群人同檯吃飯,像的是《歲月神偷》裡的左右鄰里大家庭,這也是在講輩份的香港黑幫角度裡不可思議的情景。

另邊廂電影裡的黑道世界呈現模式卻略異奇趣於港產:電影開頭像真人漫畫,蚊子的以「龜波氣功」打到敵人的幻想,太子幫的一段打鬥片段卻配以古典音樂,拳頭的來往刻意地緩慢,像卡通片裡的鏡頭,黑幫們在一條街裡打來打去,連扮傷殘的乞丐也嚇得站起來逃掉,後面卻有個坐著輪椅的元老級人馬追著要打,連著就是一條街裡的數百人大混戰,小販卻似若無其事站在自己檔口旁觀,背景音樂卻似更加滑稽,相比古惑仔系列裡劈友場面的澎湃氣勢,導演似乎想表達的是所謂的黑幫根本不見得有甚麼英雄主義,而只是一群成年人逞強而來的鬧劇。

其實說這是黑幫電影,還真的有點掛羊頭賣狗肉,電影裡的黑道老大或儀式等到盡也只是個豐富故事的陪襯。說是萬華的歷史也不見得很對題,電影裡的重點建築來來去去也只是一座廟加個夜市,說這裡是基隆也行呀,似乎用萬華作故事發生地點只是藉此可用上《艋舺》作名字,來叫電影霸氣點而已。反而電影最像的是正如《九降風》的少年成長故事:太子幫五人由相識直到和尚被殺,就已由頭主宰故事至尾,電影裡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實是太子幫等誤殺了狗仔孩,和尚承擔一切責任因而引來日後對Geta的殺機;角色的描繪最浮突的是太子幫裡的三人:志龍懦弱得很,和尚有才卻是屈屈不得志,長期被欺凌的蚊子像有斯德哥爾摩症,幫會對其比以往的童黨好一點就拼死為其效忠;五人的玩樂也不見得比《九降風》裡的小伙子玩得更特別,蚊子去召妓也像少男般手足無措,更發展了一段純愛,夠青春了吧?

而電影亦以踏進十八作為一道關口,小伙子正式面對成人世界的紛爭,似乎理所當然的是,他們皆應對不了這些對他們友情的考驗,蚊子對和尚的猜忌漸生,最後一條彷似《旺角黑夜》裡的長廊,各人的恩怨一次了段,和尚死口說一切都是為了志龍,蚊子臨死前高呼:「我們混的不是黑道,是友情,是義氣!」彼此的友情也是如此無奈地終結,卻比《九降風》來得更轟烈,和尚與蚊子的鮮血皆變成櫻花,畢竟這是套「黑幫電影」嘛。

話雖《艋舺》某程度也應付對懷念古惑仔系列的觀眾,刀光劍影的暴力美學也叫有版有眼,但內裡的台灣黑幫世界卻未叫觀眾大開眼界,反而從五少年友情沒落的遺憾,看出成人世界的醜陋,鈕承潭誤打誤撞似拍出部《九降風》式青春電影,細心再看字幕,噢!原來副導是林書宇,那唔怪得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