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叛諜同謀》 - 美國的霸權主義滑落的記述



《叛諜同謀》 (Body of Lies) 是列尼史葛自《黑鷹十五小時》後久違了的作品,雖然事隔七年,但電影裡黑鷹直升機飛越伊拉克沙漠上空,仍有似把觀眾拉回索馬利亞海岸的感覺,美國觀眾或會看得有所恐懼。無獨有偶,片後段羅渣費利斯在攝錄機下快要被恐怖份子處死,美兵在索馬利亞街頭被拖屍的情景也差點重現在觀眾眼前。


相較於大美國英雄主義電影《天擊戰線》,《叛諜同謀》經過數年泥足深陷的伊拉克戰爭洗禮後,內容總算叫有點進步:羅渣費利斯比上次那個黃毛小子基斯更自以為是,竟把約旦領事館內原先工作的情報主管趕了出去。但艾迪荷夫曼卻不是那個為救下屬而不惜一切的好上司,他也是自以為是之徒,在羅渣費利斯擅自執行任務時故作好心施加橫手。鬥法已不是上司與官僚之間,而是回歸至上司與下屬:戰爭中講如《天擊戰線》裡上司對下屬的道義只是美麗的表面,利益瓜葛才是戰爭的本質。 

一般而言,美軍的盟友都是電影裡細微得很的配角,但這次的約旦卻被放在重點中之重點:羅渣費利斯初面見約旦特種部隊主管,態度竟是難以置信的恭敬。相反艾迪荷夫曼卻不識趣地態度囂張,這正是新美國與舊美國之對比:新美國自知已不是以往不可一世的大美利堅帝國,不給面於難得的阿拉伯盟友,反恐戰只會輸得更難看:結果最後救了羅渣費利斯是約旦的特種部隊,這表明 – 美國的霸權主義,徹底滑落了。

雖電影裡的黑鷹令大家回想到《黑鷹十五小時》,但預告片裡槍林彈雨卻似乎是電影裡僅有的片段,電影裡大部分都是羅渣費利斯與艾迪荷夫的爭吵、與約旦情報主管的交手和與約旦少女的談情等。渴望看戰爭場面的,還不要對這電影有太大期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