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葉問前傳》 – 胡說八道的歷史差點令電影毀於一旦


原以為《葉問前傳》 (The Legend is Born - Ip Man) 只是沒了甄子丹,怎知連葉偉信也被邱禮濤所取代。故此也以為或許會有所驚喜,卻怎料到這竟是所看過的邱禮濤作品中為之差強人意之作,雖還未越得過《死神傻了》的下限。

電影最大的賣點當然是武打的呈現,但之前葉偉信的多是用近鏡聚焦在手腳上,觀眾都能清楚地看到招式的交鋒;邱禮濤卻於電影前半部偏用中遠鏡,尤其在燈會教訓流氓的一幕,打得顯然是過快,令人除了狂風掃落葉之感外就沒能看到拳腳交手的精要所在。雖然到電影中段,邱禮濤或才意識到這個缺憾,才於葉問與吳仲素交手上用回一些近鏡,但除此以外,之後已未見有所再用。故想靠此電影理解詠春者,除了能從梁璧與吳仲素口中得知些門派恩怨外,其他如招式等還是看會葉偉信的較好。

到故事架構,邱禮濤卻擺脫不了葉偉信的影子,也要加進些少民族主義以帶動觀眾。但不知何故,邱禮濤說歷史卻是胡說八道:一九零六年,滿清未亡就人人也剪了辮子,或火車頭擺上中共建政才用的鐵路局標誌我可當察覺不到;但甚麼葉天賜夢裡記起一日本軍頭說要實現甚麼大東亞共榮圈,原以為他是坐時光機來並喝了變身藥水的叮噹,結果看到後部再記起就叫人噴了汽水:大東亞共榮圈是一九四零年才由近衛文麿提出;還有甚麼運一個個未懂事的日本小孩走私到中國當特務,這更叫人失笑至極。導演或以為軍國主義的日本下,必有如此瘋狂事幹出,固然導演也記錯了,日本是一九三六年二二六事件後才步向軍國主義的,那時是大正民主時期才對,即使日本搞出了二十一條,也不會幹至如此誇張吧。或許要怪可怪在中共土共多年來亂罵日本人都是鬼子,狼子野心不死云云來轉移人民視線,結果大家愛國上腦來就把日本想到天馬行空也不察覺。當然,編劇沒好好資料搜集就寫劇本,以致寫出膠來派,這是實話。

若要找出邱禮濤較葉偉信可取的地方,就是除武打或民族主義,邱禮濤會適當加些感情線上去,葉問與張永成再與李美慧等多角關係,頗能在中段繼續帶動觀眾而不過火位。只是邱禮濤以為觀眾只有興趣於男女關係,另一段吳仲素對葉問的咬牙切齒其實也有看頭,但卻只是一段過便算,未能叫滿足。

而其實除了「小孩特務」後,電影後部也有些妄顧常理的地方,葉天賜於葉問離開後即切腹自殺,不是有吳仲素在旁嗎,他又不出手阻止?是中國人比日本人更無情還是《撕票風雲》那個無人看到便可偷懶食花生睇戲的何湛森上身?

雖然邱禮濤這次水準還未至於到爛片程度,但卻顯得他並不見得比葉偉信更有資格呈現出葉問。尤其那亂寫一通的歷史背景,不教全院觀眾大笑是他走運。或許這也教訓了功利的香港人,歷史還是需要好好一讀才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